“IT+金融+货代” 中国海运物流供应链平台新模式
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发起,联合全国各大口岸的规模实力型货代企业,共同投资的中国首家民营供应链集团——“中联供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在香港注册成立,并在上海开设总部。该集团的业务旨在将以“IT+金融+货代”为模式,打造中国海运物流供应链平台,开发“海运支付宝”业务,将货代行业的资金流量、数据流量以及业务流量通过中联集团平台“中心化”运作,形成 “中心化”产品,帮助货代企业以及国际供应链相关企业实现效率、效益最大化。
据介绍,目前集团股东由国内各口岸20家有规模和实力的货代企业组成,股东企业的营业额都在2-10亿人民币左右,运营第一年联合集团的营业额预计达到50亿人民币;而由于总部效应而实现的减税和联保利好,也将使各个成员公司在财务成本、纳税成本、人力成本节省的同时,通过资金运作,解决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流问题。
众所周知,从2008年底金融危机开始一直到现在,货代行业一直惨淡萧条,业务下滑、竞争加剧,“就像一群人在笼子里彼此厮杀,没有规则,没有裁判,没有目的。没有行业协会制定规则,更没有统一惯例指导行业行为。货代越做越辛苦,越做越没有钱挣。”一位资深货代人士就是这样形容自己行业的恶性竞争。而随着市场的竞争激烈,船公司正在取消“小费”的习惯,而货主不断克扣再克扣。加上经济环境的萎缩,业内的恶性竞争,传统货代公司靠运费或各类杂费差价过日子的前景越来越不乐观,一些实力弱的货代企业干脆退出了市场。
然而,作为国际贸易、国际运输和实体物流的核心环节,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,国际货代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低估的。一边是光明的行业前景,一边是糟糕的行业现状,两相对比,很多货代企业管理层已经清醒地认识到,危机必然会导致物流需求的降低,也必然会加剧物流市场的竞争。《周易》上说,“穷则变,变则通”,货代企业也只有联手合作、提升实力,勇于创新,才能在这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此外,一直以来,在国际市场上,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诚信度不高,国外企业都不愿与它做生意。中国的民营货代企业要想走出去,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,也就是说货代业要过上好日子,除了联合,还要通过市场优化机制,而信用是唯一的粘合剂,打造货代信用合作平台是一个颇有前景的模式。
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告诉记者,“全国80%国际海运的海运费、杂费都是经过货代企业手中流动的,有千亿美元、万亿人民币的巨额;全国80%国际贸易货量是货代代理完成的,全国 5%的中大型货代联合起来,整个货量要超过中远、中海的全部运量。在国际采购与供应的大链条中有国际贸易、海洋运输、港口集散、仓储物流、货运代理以及资金、信息、安全等诸多环节,其中货运代理业无疑是中心化程度最高的环节,也是我们发起全国各大口岸有代表的货代企业,联合共同投资成立中联供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所在。”
康树春告诉记者,此次成立的中联集团将以“资金+平台”方式,控股供应链格局性产业,掌控国际采购与供应的某一核心领域。集团的股东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大口岸,因此集团总部的作用不仅是协调内部的股东公司,而是通过内部的股东公司把整个市场带动起来。
而中联集团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通过业务、财务、系统的一体化,利用货代企业资金流巨大的优势,打造货代行业“资金池”,形成金融产品模式,并以金融为杠杆,启动海运物流相关产业,实现效率、产能和利润最大化,其中“航贸B2B支付宝”将是国际供应链的最新模式和赢利亮点,而且具备海外上市要素。
联合集团将通过平台财务体系和信用保障机制,开通“海运支付宝”服务。康树春介绍,“海运支付宝”的核心竞争力在“集中”二字,建立联合集团结算中心和口岸结算中心,针对国内货主、货代、船公司,联合集团结算中心实现款项“一进一出”,发票“一进一出”,提单“一进一出”;针对国外业务,单、费“一进一出”,解决运费支付与提单发放安全问题。通过联合集团结算中心汇集的数十亿元甚至百亿的财务数据,与货主和船公司形成三点一线,减少多重业务和财务环节,与分公司、船公司、货代公司、货主公司,形成安全、快捷、省钱的支付结算体系,在此环节,取得银行的大力支持,继而开展以货代为起点的金融物流运作。巨大的资金流量运作,同时为联合集团资本上市奠定基础。但是,康树春认为中联集团上市不是目标,而是选用快速“登顶”的工具,以虚拟经济方式最大程度掌控实体经济体产业。同时,为所有股东带来投资回报。
中联集团核心竞争力不是自身的规模和实力,现在已经是“平台”的时代,未来的联合集团核心业务将嫁接到中国国际海运网以及其它平台中,进行链性价值对接,形成更大的中心商务平台,不断繁衍,不断增值。最终“中联集团云平台”将通过金融、海运、物流、贸易以及信息、资信等内容成为国际采购与供应方案提供中心。